close
走進尚未正式開放,整修工程進入最後階段的剝皮寮老街
讀到古物再生的趣味、衝突、思考
生活是什麼樣貌,我們應該如何過得更好
在時間巨輪的推移下,徹底革新的重建或是陳物新風的轉換
考驗著社區居民和施政者的智慧,也形塑了一代代文化的風貌
<...>
剝皮寮老街(以下文字摘自解說牌)
剝皮寮老街為清代「艋舺」連接古亭庄的主要街道,依現有店屋地契年代可上溯之清嘉慶四年(1799),由此可證老街歷史距今至少二百年.
日治大正年間市區改正,老街周邊開闢康定路、廣州街、昆明街等現代化道路,原老街南側店屋(今康定路173巷)
背面整製成歐風牌樓正面,形成前後皆為店面之「兩面店」格局,並以紅磚、洗石子、拱圈、騎樓串連全區店面.
剝皮寮老街字清末迄今空間不斷修建的過程,雖然雜湊個時期風格,卻亂中有序,自成一種意趣,其風格融合清代、日治洋風和當代的多元風貌.
老街全長約196公尺,為台北市現存街道最常且歷史最悠久的傳統老街,老街屋店約60餘戶,家家戶戶皆有其獨到的小故事,醞釀出當地獨特濃郁的地方色彩.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