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了林場肉羹,原本的計畫是要繼續往南去蘇澳漁港,但看看時間已經下午四點,正在猶豫的時候,看到對面一排日式建築房舍和整齊的街道,看起來像是老式宿舍,就走過去看看,原來對面就是羅東林場。這些日式房舍就是以前林場的員工宿舍。
1914年,日本人沿著蘭陽溪河谷進到棲蘭一帶,發現河谷兩邊盡是高大的紅檜木群,於是在太平山建立林場,砍伐下來的木料就沿蘭陽溪放流,到羅東一帶就將木材撈起,因此羅東在日據時代成為太平山木材的集散地,羅東也因此成為蘭陽第一鎮,開啟了一段輝煌的木業年代。
羅東林場面積廣大,裡面有當時留下來的森林鐵道,蒸汽火車頭,車站,貯木池,員工宿舍等。經過縣政府重新規劃整建後,以公園的型態向大眾開放。
員工宿舍區,一共有十幾排日式房舍。這些房舍的外表都是用新的木材將舊的房子整個包覆起來,還是維持著原本的樣式,靠近仔細看,就可以發現原本更為老舊的內裡還是房子主要的結構。現在這些房子還是有居民住著,應該是這些員工的第二代或是第三代吧。
穿過宿舍區,位於林場中央的是個個面積廣達5.6 公頃的貯木池,當初從山上運下來的木材在此卸下以後就先泡在池中存放,現在還有許多浮木漂浮在上面。延著這個大池的周邊有條環池步道,繞著貯木池走一圈約需要三十分鐘,傍晚了,有許多民眾來這裡散步運動。
池中有許多布袋蓮,另一側園方規劃為水生植物區,有大片的荷花
走到貯木池的另一側,就可以看見有許多黑色蒸氣車頭,這些都是當初在森林鐵道上奔馳,拉著巨木趴趴走的大力士。
羅東森林鐵路於1924年開始運作,分兩段,土場到太平山段為山地線,稱為太平山森林鐵路。另一段為土場到羅東段,即為羅東森林鐵路。
羅東林場這站叫做"竹林"(奇怪怎麼不是叫羅東?)
羅東森林鐵路
(以下說明摘自園區內告示牌)
太平山林場於1915年11月開始伐木作業,
舊太平山事業區早期生產之木材均藉由蘭陽溪水放流至平地河段撈集貯存,1924年羅東森林鐵路開通後始由鐵路承接木材運輸任務,並運輸上下山行旅,
及至1978年8月1日停止太平山直營伐木作業後該鐵路乃於次年夏天停止營運,經歷56年歲月...
太平山林場由於地形因素,當年之木材運輸系統分為山地線及平地線,
土場至太平山分別與三座索道首尾銜接之四段鐵路屬山地線,即通稱太平山森林鐵路,而羅東至土場的平地線,稱為羅東森林鐵路.
羅東森林鐵路,身世非凡,自1918年別由三個不同機構系統建構完成:土場至天送埤路段,由台灣電器興業株式會社承建,
天送埤至歪仔歪橋之間由台南製糖會社興建,
歪仔歪橋到竹林段,則屬早年羅東街民捐獻的"寄付線",
及至1924年元月27日全線通車時,行車時間為2小時50分,為方便沿線居民交通需要,全線共設十個車站,後來為應全省鐵路聯運需要,將本鐵路由竹林延伸至羅東,以方便行旅.
本鐵路軌距為762公厘,全線依不同路況需要,分別使用18. 25. 30磅公尺鋼軌鋪設,
故屬於窄軌輕便鐵道,早年興建這條鐵路時,由於產業機具不若今日發達,故幾乎全由人工闢建完成,
自竹林站到土場站之間,雖僅有短短的36.8公里,全線卻有純用檜木建造之隧道7座(總長約1500公尺),及橋樑77座(總長約6000公尺),當年工程艱難可想而知。
巨木架在台車上,重現當年運送木材的實景
蒸汽機車(S. L.)-- 內容摘自園區內說明牌
製造日期:1958年
製造公司:台灣機械公司
形式:12噸 C-TANK
註:1. S.L.是英文Steam Lecomotive的簡稱,蒸汽機車之意
2. C-TANK 是具備三個動輪及水槽之蒸汽機車的簡稱
3. 為仿造日製川崎車輛的車形所建造的,故有"土產的混血機車"之稱.
拉開車頭蓋,裡面的結構...
車頭操作室內的結構
當初的乘客車廂,現在改為咖啡座,旁邊有"竹林咖啡館"供應飲料點心。
無意中逛進了這個美麗的地方,很驚喜,
在這裡看見了台灣林業的以前,感受著這些老事物們散發出來的懷舊氣氛,
現在有許多遊客和市民從容地在此漫步,彷彿也看見了台灣林業的未來...
留言列表